高溫下出游,有牛皮癬的人群如何自保?便利店買支冰凍汽水、果汁最能消暑降溫?還是飲用大量清水才能預防中暑?原來太多甜飲反會加速水分流失,過量飲水則令體內電解質失衡。
濰坊牛皮癬治療醫生表示,就算在攝氏40度高溫下,如果散熱功能正常,都未必會中暑。不過編排行程時,不宜長期留在戶外,可減少中暑風險。正常體溫約攝氏36至37度,身體有恒溫機制,在高溫環境下會通過擴張毛孔及流汗等方法散熱。
每個人散熱能力不同,還要視乎風速、濕度、個人衣著、逗留時間及活動量等因素,如在濕度高、無風局促環境下,身體較難散熱;相反在干爽有風的環境下,散熱速度會較快。如果牛皮癬患者身體未能及時散熱,令體溫上升,便容易中暑。
雪糕果汁啤酒加速水分流失
預防牛皮癬患者中暑的主要方法是補充水分。若水分不足,身體難以排汗散熱,一般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6至8杯,大約2公升。不過在天熱時候作戶外活動,就特別要留意補水。如感到口渴,已代表體內水分不足,是缺水的征兆,身體散熱功能開始下降。
便利店出售的汽水、果汁等,又或者現時流行的奶茶,是否方便的消暑飲料?單靠冰凍甜飲降溫,反而阻礙散熱功能,高糖飲品或食物,會加速牛皮癬患者身體的水分流失;因為糖分被轉化成葡萄糖后會被血液吸收,提升血液濃度,身體需要更多水分稀釋血液,容易導致水分不足。
因此,吃雪糕、飲果汁后會愈來愈口渴,需要更多水分。另外,牛皮癬患者避免烈陽下飲冰凍啤酒,飲酒利尿,一樣令身體不夠水分,飲清水才是理想選擇。
口渴、尿液呈深黃色即時補水
身體缺水時會出現口干、無胃口、頭痛、頭暈、疲倦或精神難以集中等征狀。牛皮癬患者想知道自己是否缺水,可留意小便顏色,理想顏色是淺黃色或透明,如尿液呈深黃色,表示身體已不夠水分,應即時補充。
除了不要靠甜飲補水,補水還要注意什么事項?
15至22℃水溫最易吸收
1. 消暑一定要飲冰水才解渴?
雖然冰水可令牛皮癬患者身體感到短暫涼快,出汗后飲用攝氏15至22度的飲品最易被身體吸收。飲冰水時要小心,如果與體溫相差太遠,可能會刺激腸胃,導致胃部不適如惡心等。
2. 補水要一次過飲大量?或是逐少慢慢飲?飲太多會水中毒?
不建議一次過飲太多,曾有報道指有人一次飲用4公升水后出現水中毒。如果身體有太多水分,會稀釋血液內的電解質。過多水分進入細胞中,若進入腦細胞,會影響腦部運作,出現思緒混亂、頭痛,嚴重甚至死亡。
如要在高溫時戶外活動,必須在出發前、活動時及活動后平均補水。活動期間一感到口渴便要補充水分。另外,如牛皮癬患者在戶外活動一小時以上而且大量出汗,可飲低糖電解質飲品,補充流汗時失去的礦物質如鈣、鉀及鎂,或者可從水果蔬菜中補充。
暑熱天戶外活動,建議牛皮癬患者每15分鐘補充200毫升水,盡量飲帶有電解質成分的飲品,如只飲清水而沒有補充電解質,容易令身體的鈉質過低,導致抽筋。
3. 出汗后,身體需要額外補充營養?
出汗后,牛皮癬患者主要需補充水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B及C,前者可從奶類、肉類及全谷麥食物攝取;后者則可從橙及奇異果等水果吸收。至于在太陽下活動后,身體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制造自由基破壞細胞,故可多補充維他命A、C、E,還有茄紅素及花青素,提升抗氧化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