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中醫時,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、氣血不足等名詞;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、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,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、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么呢?
氣是什么?
濰坊的銀屑病醫院醫生表示,人體許多現象的反差都是所謂的氣。人活著與死去時皮膚的溫度差異;年輕時與老后、生病時的皮膚潤澤度差別,都會被中醫歸類為氣。也就是說,氣會有潤澤皮膚、滋養身體的功能。
另外,西醫中所說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,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,是中醫所說的心肺氣;若是從免疫功能而言,中醫則會說衛外而為固,當病邪、病氣從外面過來時,人體會產生抵抗力的概念,也是氣的一種,中醫當中稱其為衛氣。
我們常說氣走在經絡中,就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,在我們的經脈與絡脈等小的氣道中流動。而氣是從體表到內臟深處都有分布,基本上是無處不到,一個正常、健康的人體,就必須要有氣的存在。
經絡與筋膜的關系?
經絡就跟愛這個東西一樣,我們口頭上常提到經絡,感覺好像很熟悉,甚至感受得到,但銀屑病患者都看不到,也摸不著。
古人可能是根據針灸及內觀等方式,解釋經絡。西方則因解剖學的進步,發現人體很多聯系的結構叫做筋膜,而筋膜無論是透過針刺操作,還是在運動時的反應都與經絡類似,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筋膜與經絡畫上等號,雖然兩者間沒辦法說完全一樣,但很多現象是接近的。
氣虛與氣滯一樣嗎?
身體某個部位氣虛,就好比一個地方發生大地震,卻完全沒有物資,也沒有糧食補給;后續各地都陸續要送進許多救援物資,但在運送的過程中,卻遇上連外道路的坍方,物資送不到災區,而此時雖然災區仍然是虛的狀態,但卻無法說物資不足,因為物資其實非常足夠,只是到不了我們需要的地方,而這就是謂氣滯的狀態。
氣在運送的過程中若發生阻滯,沒辦法到達目的地,目的地也會表現出氣虛的狀態,但本質上是氣滯。醫生提醒,若銀屑病患者身體是氣滯,單純用補氣的方法治療,可能會愈補愈糟。
氣虛與氣滯通常是夾雜的,臨床上在處理這樣的狀況時,虛雖然要補沒錯,但滯的地方也要打通,雙管齊下才能讓身體得到完整的重建。銀屑病患者單純只補氣的話,可能身體短暫有改善,但很快就容易遇上瓶頸,甚至產生新癥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