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秋冬,四季輪替,周而復始,怎么會又多了個長夏呢?根據中醫五行學說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對應自然界的季節變化應分為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五季,并對應人體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。
濰坊牛皮癬治療醫院指出,長夏具體的時間段應在夏秋之交的多雨時節即夏天的結尾一個節氣:大暑和秋天開始的三個節氣立秋、處暑以及白露。按照太陽高度計算,長夏即七月及八月,此時正屆長夏之際。
西歷的七月與八月是一年中很熱的時候,俗語道:大暑小暑上蒸下煮。天陽下逼、地氣上蒸是長夏的氣候特點,驕陽似火,下逼為熱,地氣上蒸,潮濕充斥。
暑濕是長夏的主氣,長夏與人體五臟脾氣相通,所以暑濕與脾土關系密切,在中醫的理論中脾臟的生理功能是主運化、主升清和主統血。
牛皮癬患者一日三餐的飲食物通過脾的工作,化成可供全身各個器官吸收的精微物質,源源不斷地提供生命所需的各種營養;使人的元氣充沛, 生生有機。
脾若是健康便不會出現內臟下垂,久泄脫肛等病癥;牛皮癬患者人體的血液也流暢有序,通行有道;便血、血尿或崩漏等病癥亦不會找上門來。
長夏養生關鍵:除濕養脾
脾臟的特點是喜燥、喜溫而惡水濕,而長夏是一年中濕氣很重的日子,氣候悶熱,陰雨不斷。我國不少地區處嶺南,屬于海洋性氣候,使濕氣更加重濁。而有的牛皮癬患者又長期作息在冷氣空調的環境中,兼嗜冷飲冰鎮,特別是時下年輕人簡直無凍不歡。
濕本是陰寒之邪,嗜凍貪涼會導致濕上加濕,寒上添霜。久而久之,脾虛困頓,不能健運水濕和將日常代謝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,諸濕腫滿,皆屬于脾。
近來臨床常見: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、頭重頭痛、胸悶嘔呃、大便溏爛、身倦乏力,或濕疹反復、口干苔膩等病癥,故長夏養生的關鍵在于除濕、利濕以健脾運。
飲食調養
暑濕二氣為夏季主令,且常夾有火熱之氣,屬心氣火旺,味屬苦,故夏季飲食宜減苦增辛以養肺。而且夏季心旺腎衰,伏陽在內,雖天氣炎熱,飲食仍宜以溫為主,牛皮癬患者不宜吃冰冷食物,以免腹受寒氣。解暑還是茶水好,可食各種瓜果,如冬瓜、黃瓜、西瓜、苦瓜等當令食物。
同時應注意不宜過飽,牛皮癬患者要忌食肥甘油膩難以消化之物。夏天,人體陽氣泄于表,容易神浮氣躁,心神渙散,所以也應多吃酸味食物以斂氣:如番茄、檸檬、烏梅、葡萄等。